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经济日报》:郑诚功教授的十年目标

《经济日报》2014年9月20日报道:郑诚功教授的十年目标

   郑诚功教授来自台湾,是骨生物力学及骨科植入物领域的国际著名学者和研发专家,曾获得台湾科学最高荣誉“杰出科技贡献奖”,2011年受聘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千人计划”特聘教授,并担任北航国际植介入医疗器械转化研究中心主任。

   在近30年的研究经历中,郑教授发表论文200余篇,完成生物力学以及骨科医学等书籍7部,获得专利31项、技术授权14项。现在,郑教授仍在为一个目标而努力,希望中国的国产医疗器材在十年后能够走向全世界。
   “有兴趣”的转型  

   郑诚功大学期间学的是土木工程专业,1981年毕业时从事的职业还是港湾工程,1983年到美国爱荷华大学深造原本也是想就读海域平台专业,但就在那里,郑诚功完成了人生中“非常有兴趣”的专业转型。

   “桥梁不会产生重塑,不会自动产生功能适应性,但人体可以。”郑诚功回忆自己专业兴趣转移的初衷时说。

   “人走路要靠骨盆,膝盖、髋关节等会受力。了解植入身体的人工假体磨损度和受力情况对人工关节生产商来说很重要,但这些对需要植入人工假体的病人来说更加重要。而这正是生物医学及结构工程理学的研究领域。”郑诚功这样描述自己当时转型选择的专业。

   由于自己曾患小儿麻痹症,郑诚功对身体的功能构造及感受比多数人更加敏感和关注,生物医学及结构工程理学专业由此点燃了他的兴趣。他开始痴迷地投入到人体解剖、构造解析、人工关节的制作与关节修复研究中。“只有了解人体的真正需求,制作出来的人工假体才能既实现功能仿真,又达到外形仿真以满足人的心理舒适。在研究过程中,我越发觉得自己从事的专业是多么有意义,如果能在科研上作出贡献,将会惠及千千万万的病人。”郑诚功说。
   在现实与理想间努力   

   理想与现实之间往往是有差距的。1986年,郑诚功获得爱荷华大学生物医学及结构工程理学博士学位,但毕业后他却遇到了一个现实的难题,很多地方都还没有设置生物医学及结构工程专业。郑诚功只好选择在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康复医学院从事生物力学教学。“理想并不容易,当时的选择只是为了生活。”郑诚功说。

   1988年,郑诚功回到台湾,而当时的台湾也同样没有生物医学及结构工程专业。但郑诚功的心中依然坚信,这是个极具未来性的专业,并一直在为自己的专业理想而努力。郑诚功先后在台湾大学医学院、台湾阳明大学等机构从事教学工作,后任台湾阳明大学医学工程研究所所长、阳明大学人工关节研发中心主任教授等职。郑诚功与他的专业目标越来越接近。

   “长久以来,国际医疗器材市场都被欧美大厂主导。我们在和骨科临床医师的接触中,经常听到医生们抱怨工具不适合,器材尺寸偏大,这是因为我们亚洲人身材比欧美人整体要小。”郑诚功介绍说。

   于是,郑诚功和他的同事们开始与台湾联合骨科器材公司产学合作对欧美进口产品做相关工具和器材的尺寸改造工作,并开始为这样的骨科器材公司培养学生。

   亚洲人会用蹲式马桶,而欧美人习惯坐式马桶,类似这样的细节会影响到人工假体设计的差异。亚洲人的用药习惯是,往往会大量使用抗生素,由此造成股骨头坏死的发病率高达欧美国家的8倍。在股骨头坏死病例中,中年人和老年人由于骨形不同、活动度不同,也会造成对人工假体的需求差异。正是在这些活动度、多发疾病、人体构造形状等差异中,郑诚功开始在欧美大厂主导国际市场的形势下认识到,差异性设计的必要性和差异性市场的发展空间。
   从台湾到北京   

   源于差异化发展思路的默契,2005年,郑诚功开始和大陆的纳通医疗器材公司合作,开始了从台湾到大陆的发展重心转移。

   “刚开始,从台北乘飞机到北京要在香港中转,我每隔一周就要在三地辗转飞一次,这一飞就是三年。”郑诚功说。

   这期间,郑诚功到过大陆很多省份,接触了很多骨科医师,对大陆的行业状况也有了深入了解。他得出的结论是,大陆骨科医师的病人数和病例困难度都超过美国,但骨科医师的手术模式还停留在照搬欧美国家方法的状态,存在创新不够问题。而骨科医师的手术技术创新和临床发现直接影响医疗器材厂商的产品设计和供应,由此也就决定了大陆的骨科医疗器材市场被欧美大品牌主导,国产企业模仿多、创新少的状况。

   “在欧美,如Stanford University,每个骨科医师的背后平均有1.7个公司在与他合作,医师的技术创新和临床发现会作为技术成果实现市场转化,形成由医师发现和创新、企业产品开发到产品品质改善的成熟模式。在这个高效的链条上,医师技术和产品技术都在不断创新,这无疑是有利于千千万万患者的。”郑诚功介绍说。

   2011年,继与纳通公司合作之后,郑诚功受聘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千人计划”特聘教授,并担任北航国际植介入医疗器械转化研究中心主任。郑诚功表示,与纳通公司合作是希望国产医疗器械品牌多些自主创新的产品。受聘北航,是希望强化科研力量,并直接与医疗机构形成合作。从而在医院、科研机构、企业之间形成临床发现、技术研发、产品实现的合作链条。

   郑教授告诉记者,通过这样的院、研、企模式,目前北航国际植介入医疗器械转化研究中心与纳通公司合作组织研发的产品已有多项上市,还有的项目也正在上市申请过程中。
   走向世界,我们还要十年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医疗器材生产国,核心就在于产品创新快、紧随市场需求,而这归根结底就源于各机构间良好的合作机制。

   郑诚功有一个十年目标,希望未来我们自主研发、生产的医疗器材产品走向全世界。而谈道为什么到大陆来实现这个目标,郑诚功这样说:台湾人口只有2300万,市场不够大,产品的创新需求也就不可能大。而大陆拥有13亿人口的庞大本土市场,这是国产品牌发展最大的优势。

   郑诚功表示,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管理变化为例,这些年我感觉到全社会对自主发明专利的鼓励和支持,现在国产厂家有些已经有能力对欧美大牌说“不”。

   “大陆的医疗机构人力资源很优质,学生们很聪明,不少国外机构也很看好中国的学生。更让人欣喜的是,一些很好的平台正在搭建、机制正在形成。”郑诚功满怀希望地说。


在线咨询

  • 广州六环飞艇客服1
  • 广州六环飞艇客服2

微信公众号

客服电话

  • 400-823-0600